今天看了八一厂1960年拍摄的老电影《临海雪原》,里面的演员都演得不错,尤其是刘继云,戏份不多,却把心机老气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。
在刘继云的电影演员生涯中,他塑造的反派形象比丁河老道还多?
有网友表示,他把反派演绎的淋漓尽致,一点都不真实。
我特地去看了刘继云的艺术履历,发现他其实并没有演过很多电影。但他创造的每一个屏幕图像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。
什么是实力?这叫做力量。什么是表演?刘继云在这些电影中的表现就是演戏。
那为什么刘继云能把不同的角色刻画得这么好呢?
我觉得这和他的经历以及他三个身份的转变有很大关系。
1.孤儿刘继云
刘继云,北京人,1910年6月12日出生,原名刘恩勉。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他是一个孤儿。后来被亲戚收养。据八一厂演员田华介绍,刘继云从小就加入了剧团,会唱京剧,甚至当过录音师。什么是录音机?就是在大街上摆张桌子,给别人写信写信,赚点小钱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,刘继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,但他的生活却很辛苦。
刘继云的舅舅是著名的京剧演员,名叫龚云夫。因为这段关系,他进了剧团。做些端茶送水、跑腿跑腿、偶尔跑“龙套”的事情。那时,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像“喇叭”一样站在舞台中央,接受观众的掌声和掌声。然而,这样的愿望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但在剧团的日子里,刘继云跟随师父南下北上,了解了很多三教九流,获得了很多知识。这些积累后来成为他银幕角色的素材。为什么他能把电影里的虚构人物演得这么真实?只因他有生命。
刘继云在剧团的那些年,日子过得并不轻松。又恰逢大乱之年,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的事情。有一次在演出中途,不幸遭遇日军突袭,刘继云被当劳工抓捕。好在他非常警觉,在押送过程中趁机逃走。
但一路上他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恶行,激发了他与日本人抗争的动力。他下定决心要找到八路军的队伍,四处打听。此时的他身无分文,因为嗓子已经不能歌唱,只能靠乞求生存。幸运的是,在穷困潦倒之际,终于在1938年10月,他们在冀中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。
2、八路军战士刘继云
就这样,刘继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。这一年他28岁,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名战士。发自内心的笑容终于绽放在他的脸上。
因为他识字,会写会唱歌,所以很受欢迎。他首先被安排在抗日大学二年级校区学习,他进步很快。随后,他被安排担任技术秘书、文化教师、宣传科长。后加入军队文工团,任话剧导演和文工团团长。
在八路军的队伍中,刘继云看到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新人,新事物。我由衷地感受到“解放区的天空是一片灿烂的天空”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,眼中充满了希望。这些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,参演了多部话剧。而且,他将这一时期的所有观察都写进了自己的“物质记录本”,包括不同人的性格特征、职业习惯、穿着、言谈举止等,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。
后来在很多电影中,我们也看到了刘继云饰演的正面形象,个个都是那么的神。我想这段时间的生活和这本“物质记录簿”一定对他帮助很大。
军队的生活是艰苦的,但人的心是充实的。1945年,刘继云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9年随部队南下。1952年在西南军区战斗艺术团任演员。1953年调入总政治话剧团,一级文艺四级。
3、八一厂中校演员刘继云
1956年,八一厂将话剧《黎明前的黑暗》搬上银幕。所有演员都是总政话剧团的原成员,刘继云也在其中。他饰演叛徒李歪。
这是刘继云首次出演银幕。他今年46岁。为了扮演叛徒李歪,他下了不少功夫。一是克服以往演剧留下的诸多习惯,力求让自己的表演同时更加逼真和独特。同事李波回忆说:刘继云的创作态度很认真。他想把小镜头剧本里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,他也会通过思考和挖掘把小镜头里没有的东西表现出来。
还有一个小细节,就是这个叛徒平时带的杀人道具,是皮鞭吗?还是棍子?一般演员中谁会注意到这样的问题?刘继云一丝不苟。为此,他特地把皮鞭和木棍都拿在手上找感觉,最后决定用木棍,因为拍出来的效果更有冲击力,更能表达出人的特点。歪脖子李。
因此,我们认为任何活得很好的角色都不是随便的成功。这背后,与创作者的专业性有很大关系。
记得在1958年拍摄的《群雄逐鹿》中,刘继云饰演的是一个长期潜伏在地窖里的老地主。一共只有十几枪,刘继云却容不得半点马虎。包括人物造型,也是不断的琢磨。最后让化妆师突出苍白肤色的效果,从而呈现出老房东常年不见阳光的状态。
刘继云其实是1958年进入八一厂的,今年48岁的他是八一厂最年长的演员,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辈。但他毫不含糊地创造了角色。
紧接着,一系列反派形象在银幕上栩栩如生——《林海学园》中的老刀、《风暴》中的韩老六、《夺印记》中的陈来子、《秘画》。顾重如等人,无论是地主还是间谍,他都是玩弄有血有肉的,没有相似之处,也不是表情,也不是概念化。
从他塑造的一系列反面人物中,我们可以看出他非常善于反映人物的内心。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,将角色虚伪、狡猾、恶毒的一面展现出来李舒桐演过的电视剧名叫海军,丝毫没有表现的痕迹。看完之后,观众不仅会相信人物的存在,还会回味无穷。
如果有人认为刘继云只能演反派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他塑造的正面人物也很成功,让人找不到负面人物的踪迹。比如《五更寒》中的老良才叔叔,《穆斯林支队》中的李老爷子,《鄂尔多斯风暴》中的巴彦二,《地道战》中的李叔叔,个个都是那么的朴实,淳朴,让人过目不忘。 .
1962年,刘继云在八一厂演员授衔时被授予中校军衔,成为当时八一厂演员级别最高的演员。
四、老人刘继云
刘继云留给我们银幕上的最后一个人物是《秘画》中的顾仲茹。此后,他还参与了一些电影的创作,可惜没有呈现给观众。
1966年,山雨袭来。在那次竞选中,刘继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。此时的他,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者了。他们一家三口被赶到八一工厂西栅栏下的一排简陋的房间里。这里又黑又湿李舒桐演过的电视剧名叫海军,让刘季云病态的身体更加的糟糕。
当时,他不断被要求写材料,供认罪行。再加上他自己也患有肺气肿,然后哮喘病越来越严重,有时甚至无法呼吸。1971年6月24日,老人因肺气肿治疗无效去世,享年60岁。
他生前写了很多“表演笔记”和“人物观察日记”,但这些资料后来莫名其妙地消失了。实在是太可惜了。
据八一厂老演员高宝成说,刘继云一生善良、公平。无论是在八一厂,还是在剧组,他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。但在艺术创作上,他却是极其严谨。一旦进入角色,他就严格禁止周围出现不和谐的闹剧和笑声。
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闪亮的屏幕图像,对吧?他演的反派满是坏水,但他把它藏了起来。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杀气。而他饰演的这个老人,是那么的淳朴、善良、正直、恰到好处,展现了他精湛的演技。
今天,当我们再次谈论刘继云这个好演员时,相信他之前扮演的许多角色一定又重新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吧?为什么老演员的表演能经得起时间和岁月的考验?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老演员善于观察,善于思考,创作态度也很认真,让他们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,有迹可循。你认为是吗?
本文由DJ亚青团队原创,未经允许请勿抄袭!违者必罚!
扫一扫手机访问
